原文引自芭達桑原住民餐廳~尤麗莫那的經營心路歷程http://badasan.pixnet.net/blog/post/26008992

去年底就發現這個網站,知道這個部落.一直對它有莫大的興趣.很想去看看連郭台銘都喜歡去的泰雅部落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地方?今年好不容易說服林董,帶所有的幹部一起上來做參訪.又是個值得學習的好所在.

DSC00005.JPG

基本上要到達部落這件事就是個不簡單的任務.普通的車子可是開不上去的.因為那是一段真正險峻的山路.自家車得先停在寒溪派出所旁的停車場.由它們派吉普車來接我們.車程約莫20分鐘,完全是搖晃顛簸到不行的路.簡直比坐碰碰車還刺激.我猜想這也是它們的噱頭之一吧.

寡利,來接我們的年輕人.原來是男主人的兒子.別看他一副原住民樣,可是在澳洲留學回來的高材生.據他說不老的網站也是他親自設計架站完成的.在途中他緩緩說出他們的故事.

"當初是我爸爸召集七個家庭上來山上重建部落.我們自己耕種,自己蓋房子,自己請老人家在部落織布.原來打算種東西賣給平地,可是我們的量太少,價格也無法和大盤的競爭.於是便想與其賣出去,為什麼不請朋友們上來吃我們用心裁種的食材.於是才打開了參觀部落的訂位系統."

DSC00008.JPG

一到部落,美麗的老闆娘馬上出來迎接.

DSC00011.JPG

我們被傳統的建築物給震攝到,整個就是好有原住民的fu~

DSC00025.JPG

初次見面,小米酒一定少不了.

DSC00027.JPG

先到休息區的涼亭稍作休息,除了有香料茶水,小米酒.接下來還有一人一串的"打馬面"(泰雅族語:醃肉的意思)因為平地人不敢生吃所以他們建議用烤的方式.貪嘴的我,當然先生吃一塊再說.嗯~酸度剛好,也不過死鹹.算是醃得很不錯.

DSC00028.JPG

近照~還是生的.

DSC00036.JPG

烤的過焦配上小米酒.

DSC04727.JPG 

別人烤的~烤至五分熟剛剛好.再一口酒,恍若回到花蓮家鄉.

DSC00146.JPG

之後是參觀部落的行程.這應該是他們的儲物間-倉庫.以前早期的倉庫因為怕被動物偷吃所以做得特別高.

DSC00147.JPG

原住民必備的烤肉區=用餐區.好像離不開烤肉.

DSC00148.JPG

他們的住屋,觀察了一下,沒有電視耶,還真的很原始.其實他們部落只有一間建築物是有接電力的,因為牽電可能很麻煩吧,所以全區要用電的設備全部集中在那建築物裏面.其他的區域是沒有電力的喔.

DSC00151.JPG

正在燻的魚乾-特地蓋的一間竹屋,上面掛滿魚乾,下面放滿燃燒的柴火.濃郁的香味從竹縫裏一直飄出來.

DSC04771.JPG

自家醃的小米酒,上面都有日期註解.難怪可以一直無限量供應.一直續壺不用錢喲.

DSC04775.JPG

正在晒乾的蕗蕎,當然-又是自己種的.

DSC00106.JPG

這是部落的編織工坊.主要是織一些部落裏需要的布料,多的就看有沒有買家有興趣購買.還有和附近的國小配合,請他們的學生來部落學編織,將這失傳的手藝傳承下去,再把他們的作品放在工坊,給遊客購買.

DSC04760.JPG 

上面還有寫是哪一位小朋友的作品.

DSC00062.JPG DSC00061.JPG

繞了一圈,肚子也餓了,趕快回到餐桌上準備享用之日的午餐囉.

DSC00158.JPG DSC00160.JPG

還是自己種的毛豆,簡簡單單的調味,卻讓大夥用搶食的方式一掃而光.

DSC00163.JPG

這道菜一上來,爸爸驚呼:這就是我們小時候沒有錢吃白米飯,都是用地瓜配薑,鹽巴這樣捱過一餐.沒想到當時的粗食到了今日卻變成現代人趨之若鶩的養生聖品.

DSC00165.JPG DSC00166.JPG DSC00167.JPG

一杯接著一杯的小米酒,好像不用錢的一直補滿.

DSC00170.JPG

涼拌三物~醃蕃茄,魚卵拌山藥,紫菜捲(忘了包什麼,印象中還蠻爽口的)

DSC00172.JPG

這個~是今天我認為最不ok的.太硬了,吃的嘴好痠啊~

DSC00174.JPG

小米粽和烤魚~很普通,還是我們的吉拿富好吃(排灣小米粽)

DSC00178.JPG

DSC00182.JPG

這個也還好~裏面包了金桔有點怪,我把外面的豆腐吃掉,內層的不敢碰.

DSC00184.JPG

親切的老闆~他是漢人喔,但是好像被原住民附身,比原住民還原住民~

DSC00185.JPG DSC00186.JPG DSC00191.JPG

餐中起來先動一動,跳個舞先~這是一定要滴~

DSC00192.JPG DSC00193.JPG DSC00197.JPG DSC00199.JPG

今日主餐1-烤竹雞

DSC00200.JPG

今日主餐2-烤豬肋骨

二擇一,不是一人兩份喔.但是我覺得豬肋骨比較好吃,份量也比較大.是今天餐點最滿意的一道.

DSC00204.JPG

很清的野菜湯,事前湯底有用大骨熬過.所以喝起來很有味道.第二個讓我覺得不錯的菜色.

DSC00208.JPG

搗小米囉~配上野生蜂蜜做為甜點.

DSC00211.JPG DSC00215.JPG

水果出現了,代表ending.

DSC00224.JPG

這個是每人帶回去的伴手禮-苧麻糕,因為現場吃太飽,於是帶回到家才打開來吃.一吃下去整個顛覆餐食的排名,原來第一名才是這帶回去的小糕點.被苧麻染成暗綠有點帶紫的”粿”,吃起來帶有淡淡的苦味,配上裏頭不會過甜的手工紅豆饀.竟是如此契合,如此美味.真恨自己怎麼沒有現場吃,如果當場知道它的美味,可能就多買幾個外帶回家.不知道能不能宅配??

DSC04802.JPG DSC04804.JPG

泰雅族的傳統習俗-阿糯米(泰雅族語:2人2嘴共飲一杯酒,一口乾杯,表示認定對方是自己的朋友)

意外的遇到貴客~金溥聰先生.就坐在我們隔壁桌,為人謙和有禮,文質彬彬,一點都不像媒體報導的那樣,也沒有倌僚的氣焰高漲.好感頓時上升.成熟男人的氣質風範還是很吸引人的.

回到家中一直想著不老的一切,我們也是原住民,也有土地在家鄉.但有幾個人能有那麼大的勇氣回去,更別說是重建部落這麼具挑戰的工作.我相信每一個原住民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,不過到最後都只停留在”想”.實地去做除了需要很強健的心臟外還要有一筆很雄厚的資金.因為開始的前幾年一定需要不少成本.追逐夢想的人,成功率有百分之幾呢?

回頭看看薰衣草森林和不老部落,它們所營造的就是現代人急需的休閒放鬆的氛圍.而我們呢?可以提供什麼樣不同的附加價值給我們的客人,這是我必修課題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芭達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